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城市过客”变身新市民拥抱新生活

安徽多措并举提升农民工技能 

“城市过客”变身新市民拥抱新生活

当了20多年泥瓦匠的邵校告别了因工作不稳定而发愁的日子。如今,他在手机App上就能找活儿干,还能坐进教室听课,实现技能升级、工作转型。

70后邵校是安徽六安人,在父母的安排下,他早早学起了瓦工手艺,然后前往浙江建筑工地打工。2016年,为了照顾家中老人及孩子,他回到离家较近的合肥,每天凌晨4点多,他就蹲在马路边“趴活儿”,辗转于各个工地。市场行情不好时,经常一连几天接不到活儿。

随着装配式、高精砌筑等新材料、新工艺出现,不少传统瓦工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邵校只能在工地干一些修补的活儿。

2020年3月,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开放。在工友推荐下,邵校来此实名登记,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实操教学、技艺考核,让他们了解新材料、新工艺。

农民工是“追着太阳跑的”一群人,起早贪黑的他们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为农民工生产、生活提供政策保障,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转变。

2020年,安徽省人社厅印发《安徽省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企业组织在岗和待岗农民工开展以工代训,同时将返乡农民工纳入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重点对象,根据返乡农民工人员底数、创业总体情况、创业培训需求等,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培训。

去年,安徽省人社厅、民政厅、财政厅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的建成和完善就是落实系列政策的成果之一。园区具备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功能,吸纳入驻小微建筑劳务和专业承包企业166家,间接带动农民工就业近万人。

如今,像邵校这样的建筑工人不用再风吹日晒等候雇主,他们每天通过线上或电话联系分包企业负责人,根据任务分配前往工地工作。目前,已有包括木工等在内的八大类工种7000余人次实现了技能提升。邵校计划将来成立劳务公司,带领大家创业致富。

据了解,农民工下载园区运营的“汇成工匠”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建筑公司的岗位信息,还能线上签订合同、给雇主评价。App不仅成为实名制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服务覆盖13.6万名建筑工人,还具备多种线上智慧支付功能,累计为4775名农民工发放工资5703.34万元。

从马路边“站马路”到享受“互联网+智慧劳务”的福利,就业环境的改善让身居异乡的农民工有了归属感,他们不再把自己视为城市的过客。

41岁的临工程修飞来自安徽亳州,之前长期在甘肃打拼,对维修工、泥瓦工、搬运工等工种的技能样样精通。2014年来到合肥,他每周一、三、五前往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的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参与志愿服务。

中心是安徽首家服务“马路临工”的公益性组织,成立于2014年,在册临工4400余人,每天入场求职临工超800人。在中心,程修飞参加了技能培训和“临工工匠”大赛。他还加入中心2018年组建的“匠之心”志愿服务队,每季度参加进社区活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辖区居民服务。

中心每季度开展专业工种免费技能培训,并通过“以赛代训”“以证代训”“以工代训”等方式,让临工把碎片时间整合起来,树立现代职业思维。连续5年举办的临工技能大赛上,临工们全神贯注砌砖添瓦;每年的临工文化节上,民工兄弟们演小品、奏乐器,台下一片掌声。

6月8日早上5点左右,中心外的空地上排起核酸检测长队,身穿红马甲的程修飞和另外几名工友志愿者负责维护秩序。“当志愿者,为兄弟姐妹们服务,我们觉得很有价值。和天南地北的人们交谈,也能学到不少。”来回走动的间隙,程修飞和记者谈道。

一旁,41岁的党员志愿者、装修工人杨建平介绍说,自己今年3月加入中心志愿服务队,负责提醒工友扫码,携带中心工牌和身份证。“为民工兄弟们作点贡献、办点实事,心里觉得舒服”。

“以前完成500人采样需要3小时,现在有了志愿者帮忙,1个半小时就够了。”中心工会主席吴国军介绍,中心开展的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化关怀、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已惠及1.1万多人次。同时,中心持续开展“孩子,带你来合肥新家看看”活动,全省各地的临工子女放假时都可以来合肥与父母团聚。

每月10日是“临工服务日”,中心会开展法律援助、办保险、理发等免费服务。最让中心工作人员感慨的是,已经有32名农民工主动成为志愿者服务工友。程修飞就曾以志愿者和被服务者的身份参与过免费理发、体检等活动。砌筑工朱永权曾将自己参加技能大赛的奖金全部捐给中心作为经费。

6月8日6点40分,结束志愿服务工作的程修飞脱下红马甲,前往合肥新站区的工地。杨建平则要前往和妻子共同打理的早餐摊铺忙活。眼下,打拼多年的他们拥有了一份副业,也拥抱一份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华夏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居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树立良好文明新风尚,滨海县正红镇大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期邀请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开展了“践行村规民约 推动移风易俗”主题活动。活动中,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给参加活动人员发放《正红镇移风易俗倡议书[全文]
    2024-11-23 02:00
  • 累计举办6场交流活动,吸引84家次企业参与;受理企业诉求47项,已协调解决32项,解决率接近7成……自今年8月12日试运行以来,厦门市海沧区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中心(以下简称“进不了窗口”分中心),开展了[全文]
    2024-11-08 02:00
  • “我现在在上海打工,快要退休了,想把以前在原单位的社保转移到上海,可因原单位缴费衔接的问题,导致迟迟不能办理。谢谢税费争议调解处置中心的同志,联合社保、司法等部门及时帮我办理了以前年度的补缴和社保转移手续。”近日,家住江苏建湖的市民马先生在[全文]
    2024-10-18 02:00
  • 8月23日一大早,一场及时雨待停未停,在粮食主产区的滨海县正红镇100多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只见大路小道上一辆辆大小运肥车川流不息,向田间运送肥料。水稻、玉米、大豆、山芋、花生田间男男女女身背笆斗、木桶等在田间撒施,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采用[全文]
    2024-08-30 02:00
  • 8月2日,“陶冶天下物华定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潮城市”签约暨马家窑文化全媒体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与总台“国潮城市”项目签约的首个西北地区的城市。今年是定西临洮县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的马家[全文]
    2024-08-07 02:00
  • 今年以来,酒泉经开区税务局立足税收职能,积极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通过精准化辅导和精细化服务,助力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实现涉税政策精准滴灌,确保税惠红利直达快享。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企业由“制造”向“智造”方向转型的需求越发迫切,税务力量[全文]
    2024-08-03 02:0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华夏新闻热线 www.hyx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